欧洲建筑笔记(二):中世纪
公元330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史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直到1000年后被更东边的土耳其人灭亡;西罗马被遗弃,于公元476年被北面的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灭亡,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
基督教
在古罗马之后,西欧东欧各自的1000年里,基督教无疑是主角。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已经慢慢开始在西方传播,并拥有广大的教徒,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可是在“谁是古罗马正统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东西两边都认为自己才“根正苗红”,于是基督教也被两边的人按照各自的政治需要改造成了不同版本。1054年,两边教廷彻底撕破脸,互相开除了对方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为西边的“罗马公教”和东边的“正教”。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几乎是人们的唯一信仰,所以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各地的大教堂。由于东西两派之间教义的对立,导致了教堂的使用功能不同,这使得这些教堂在形式和空间组织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区别。
- 西欧:西欧天主教选择了古罗马后期出现的一种名叫“巴西利卡”的建筑形式并逐渐完善,最终发展成了直冲云端的哥特式大教堂;
- 东欧:东欧选择了古罗马的穹顶形式发展了下去,也受到了小亚细亚和东方风格的影响,最终发展成了以集中式穹顶大空间为代表的东正教教堂,如圣索菲亚大教堂那样的东欧巨无霸。
巴西利卡与拉丁十字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多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拉丁十字:由于信教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建造巴西利卡时,就在祭坛前面增加了一条与原来呈90°的横向空间,但后加的这段建筑会比原先纵向的空间短,这种“三短一长”的平面形制就叫作拉丁十字。
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教徒们要面向东方的耶路撒冷,所以西欧教堂的圣坛全在建筑的东侧,入口都在西侧,这样信徒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才会面向东方。
哥特式大教堂
中世纪最能代表西欧教堂建筑类型的就是散布于西欧各地的哥特式大教堂,就是古罗马晚期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的升级版(更高,更大,结构很复杂,艺术更丰富),主要流行于中世纪后几百年里的西欧。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
- 骨架券
- 双圆心尖券
- 飞扶壁
- 彩色玻璃窗
骨架券
- 骨架券能够很好地减轻结构的重量,使得建筑能建得更高;
- 第一个使用骨架券的教堂是1144年建成的法国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也被看作是哥特式教堂的鼻祖,建成后立即成为当时的“西欧第一网红”。
双圆心尖券
罗马时期的拱券大多是以完整的半圆形为主,而哥特式建筑中则将拱券做成两个圆心,从侧面看就好像把一个半圆形拱券沿中线劈成两段,“挤扁”后再接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力学的角度,侧推力变得更小了,于是墙可以做得更薄,进而使得建筑的屋顶可以伸得更高。
飞扶壁
飞扶壁的作用主要是抵住中央拱券的侧推力,并把自身结构充分暴露出来的一种结构,教堂外部大量飞扶壁的重复使用,就产生了一种向上韵律感。
玫瑰窗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大特色:美丽的彩色玻璃窗。置身于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往往会有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的主要来源就是昏暗的室内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彩色玻璃窗。哥特式教堂的窗子,最早都是由五颜六色的小块玻璃拼凑成一幅幅圣经故事画。
作用:采光,传教
通过大教堂的实践,哥特式建筑最终发展成了可以媲美古希腊和古罗马柱式的成熟建筑体系,上述这些特点也成了哥特式建筑区别于历史上其他建筑风格最明显的标志。
穹顶、帆拱和希腊十字
古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大帝将国家首都迁到了东边,并将这里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后人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在帝国存在的这1000年里,拜占庭的皇帝都以罗马皇帝自居,因为论正统性,君士坦丁确实是名正言顺的罗马皇帝。
基督教此时已经分裂为东西两个教派,东边的这个叫作东正教。东欧拜占庭的教堂和西欧的哥特式教堂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在古罗马的晚期,东罗马也流行巴西利卡,由于教义的不同,东正教的宗教仪式主要强调信徒们亲密和谐,所以教堂内的核心往往是一个穹顶之下的大空间,所有人都置身于这个穹顶之下。由于这种差别,导致东正教的教堂把穹顶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穹顶成了整个教堂的精神中心和视觉中心。
巨大的穹顶由下面的多个独立支柱支承,这种形制就叫“集中式”。穹顶的结构也成了集中式的决定性因素。“集中式”的特点为 帆拱、鼓座、穹顶、希腊十字。
- 帆拱:帆拱使得可以把圆形的穹顶建在方形的平面上,并且能够将各种结构优雅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显得突兀;
- 鼓座:鼓座可以使得穹顶更高更大;
- 希腊十字:区别于西欧哥特式教堂的“拉丁十字”,这个四条边长度都相等的十字被称为“希腊十字”。从平面上看,“希腊十字”正好是一个十字形,其交点就是大穹顶。
意大利威尼斯有一座希腊十字教堂的代表——圣马可大教堂,它有1000年的历史了,是天主教最富丽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参考书
密小斯,《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